苗家美食越臭越美

作者: 李大嘴

記錄,交流,分享.. 網絡的世界沒有國界!趕快來發布你的美食故事吧

苗家美食越臭越美

香臭本無定性,作為食物,只有好不好吃。

這是沈宏非對臭豆腐的評語。沈宏非曾說,臭豆腐的好吃,不只在臭,亦不僅在香,而在於香臭造成的高度對比,以及這種對比帶來的強烈刺激。

嘿嘿,我覺得在廣西民族美食中,具有這種香與臭的強烈刺激的美食,莫過於苗家。苗家人喜歡吃醃制的酸味食品,酸魚、酸豬肉、酸鴨和酸泡菜,平常日子裏,這些東東在老罎子裏泡著,待到家中貴賓來到或者婚慶大節日時,把這些寶貝從罎子裏撈起,加把辣子熬出一道酸辣湯,聞著覺得臭,喝著覺得香,反差如此之大,你說刺激不刺激?不過,酸辣湯算什麼,跟苗家的“牛憋湯”一比,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,牛憋湯麵前花容失色者有,淡定沉醉者亦有,苗家吃食中,膽量為先。

大義凜然喝牛憋

前年,與老魚到一個山區采風。山區人民好客,說要殺一隻羊來待客,同行五人之中四人聽到殺羊,八眼放綠光,抿嘴微笑,只為羊憋。戲戲很好奇,何為羊憋,竟讓這一干看慣大場面的老記為之動容。

宋人朱輔在《溪蠻業笑》“不乃羹”詞條中說“牛羊腸髒略擺洗,羹以饗客,臭不可近,食之則大喜”,說得就是著名的“牛憋”“羊憋”。這個“憋”是生活在廣西桂北山區的苗人、侗人非常喜歡食用的一種地方特色菜肴,實際上呢,說起來有點噁心,就是牛胃裏和小腸裏未及完全消化吸收的草末液汁,當地苗人叫“牛憋”、“牛別”或“羊屎”;歷代文人們則雅致地稱其為“青羹”、“不乃羹”、“牛精”或“牛醬”。

戲戲當場覺得有點反胃。身為苗人的老魚卻一臉喜氣,眉飛色舞地說,在我們苗家,“無牛、羊憋不成宴”,只有尊貴客人才能吃到專門預備的憋呢。老魚一說憋,戲戲就失笑,因為廣西話裏,“憋”與漢語的屎同音,吃憋如吃屎,沒有幾分大義凜然的膽量與勇氣,莫輕易言吃喲。

在苗家有:“殺羊不吃羊憋,等於不殺羊”,“殺牛不吃牛憋,等於不殺牛”。“牛憋”或者“羊憋”的製作起來可不簡單。首先在殺牛或羊之前,要讓牛羊飽餐一頓青草,宰殺後,將牛或者羊的小腸裏還沒有完全消化的汁液一起反復過濾,取得一份相對清稀的液汁,再入鍋煮沸,再配上薑、酒、辣椒、茶辣、薄荷、蒜苗和香菜等配料去腥除菌,一道“牛憋”湯或者“羊憋”湯才算初步完成。食用時,可以將“牛憋”湯或者“羊憋”湯製成味碟,白切牛羊肉或者雜,蘸味碟來吃;也可以配牛百葉、牛肚、牛肝、牛肉,再加芹菜、蒜及一些不知名的植物,與“牛憋”湯或者“羊憋”湯一起來煮,直到煮出一鍋泛著可疑的綠色泡沫的湯,那就是傳說中能清熱解毒、消炎去濕,能治療慢性胃病的牛憋湯了。

“牛憋”湯略帶苦味,看起來其貌不揚,聞起來毫無腥膻之氣,湯濃辣味美,而吃起來則令人欲罷不得。

歡歡喜喜吃魚仔

早春三月春耕之後,苗家人都會把一些鯉魚仔放進稻田裏餵養,這些魚仔放養在稻田裏,以稻苗的花為食,所以禾花魚又叫作“稻花鯉”。

烤禾花魚是苗家人招待客人另外一道重要的美食。首先把禾花魚洗乾淨,用竹片將一條條魚夾成串,然後拿到火堆邊慢慢的烘烤,把魚烤得又香又脆。烤魚的時候,有個小技巧,要分別在每條魚的嘴裏放進一根竹簽,這樣就能使魚肚子裏的水流出來,同時,又保證魚身不斷開。

魚,對於苗族同胞來說,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,亦代表了一種美好的寓意。

苗家的婚禮多在春天舉行,而“回門”是苗族婚禮中最隆重、最熱鬧的部分,新郎與新娘回娘家時,到新娘家,送親隊伍要想進新娘家門的時候,會遇到一個術難度極大的關卡——咬魚。一場鬥智鬥勇過後,咬到魚後,才能保證今後的日子裏新婚夫婦相親相愛,白頭偕老。在喜宴上,酸魚是不可缺少的吉祥菜,此外,酸魚還作為新婚時請舅舅的請帖呢。
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