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曾經對廚藝有過一些研究。但也僅停留在理論層次——實踐中的機會少而又少。因為上班離家遠,每日是早出晚歸,家中有長輩打理衣食,不用自己動手,於是飯來張口,心寬體胖了。
美食圖片往往能鉤起人的一種欲望,不止是想吃在嘴裏,更多時候令人忍不住去探究美味背後的故事。
我迷上廚藝正是那幾年剛到深圳時,每天看著TVB的《金玉滿堂》和ATV的《食神》,買的雜誌是《快樂廚房》,一邊看一邊就想自己去動手試下。不同食材之間的任意配搭出新鮮的感覺。
但是中國菜有一個很奇怪的特性,對著菜譜做出來的東西,不一定有菜譜上的感覺。從色與形,到香與味,有時甚至大相徑庭。因中國菜講究食材的特性,一地一方有各自的特點,四大菜系就是這樣形成了各自的特色。不過,到了深圳,一切美食,切有改良的一面。深圳是個美食聚集的地方,在這裏可以吃到全國各地的口味,換句話說,不同口味的人在深圳都能吃好。
初到深圳時,我因為支氣管炎發作,被醫生告之:“不要吃熱氣東西,不要吃辣。”硬是喝了一個月的粥,喝了一個月的煮梨水將支氣管炎打壓下去,至今沒有再犯。以後常常感歎,食藥不如食粥。白粥是個治百病的好東東。後來兒子半歲時拉稀巴巴,也是喝白粥慢慢好轉起來的,阿彌陀佛……這是題外話。
既然說美食,還是夢說,那自然要提下我的美食小夢想。其實這個小夢想就是做做甜點,做做家常菜。特愛吃甜食的豆子,說到甜點口水要流下來了。在夏天,我最愛的是綠豆沙。別看材料簡單做法單一,但煮到綠得誘人、吃起來起沙還是要花一些功夫,講究一下火候。還有一種小吃薑撞奶,聽名字覺得很粗糙,實際上細滑得很,吃過一起就再也放不下。本來有一期的雜誌上還有做法的。有時間一定找出來試著做一做。
話說日久不做飯,偶爾拿起刀叉鍋鏟來十分疲勞。現在據離我上次動手做飯已經一年半了吧。那還是去年春節,我跟老公兩個人帶宸寶。想給小人兒煮點麵條,結果出來的麵條我自己也吃不下去。
理論與實踐的距離,讓我的美食理想,始終停留在夢說的層面。也許等退休了,我才能安下心來好好做一餐飯給自己的孫子吃。